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近日,开平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了“法治护航 赋能营商”主题月系列活动,通过送法入企、举办“法院开放日”、召开法企座谈会等形式,全力疏通企业发展堵点,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着力打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建设知信守信的信用社会。
把脉问需:“法治体检”直通生产一线
“从原料采购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法律风险……”在实地考察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自动化生产车间与产品研发实验室的过程中,开平市人民法院陈小洲副院长耐心讲解着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的涉法、涉诉隐患风险。
活动期间,开平市人民法院各业务部门纷纷走出法院,组建“法官服务团”,深入企业送上“法治体检”。在翠山湖工业园区,法官针对企业用工问题现场开出“法律处方”;在奔达纺织集团,结合企业涉诉案例为企业送上“廉政警示教育课”;在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为企业提出的财产保全、调解审判执行等专业难题,现场定制“法律防护服”。
本次“送法进企业”活动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制造业、建筑业、食品业、高新技术行业等多个重点领域的36家企业,向企业、市场主体充分展示法院在便企利企方面的举措,面对面倾听企业在运营管理、法律维权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沉浸体验:法院开放日架起法企连心桥
提升司法透明度,增进法企互信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开平市人民法院积极举办专场开放日活动,敞开大门迎“企”来。
在开平市赤坎法庭举办的“侨庭法韵暖侨心 共话权益护企行”涉侨权益保护交流开放日活动中,市侨联、侨青会和关注侨胞侨企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侨界、侨企代表10余人齐聚古镇法庭,现场了解涉侨绿色服务窗口、涉侨远程调解室等工作运作情况,并就侨企遇到的经营困惑进行了深度的互动交流。在机关举办的“法治护航 赋能营商”法院开放日活动中,来自农牧、卫浴、新能源、传媒等领域10余名企业负责人走进法院,现场体验了“一站式”诉讼服务、远程调解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还参与了法企交流座谈会,“零距离”共话营商。
开放日期间,通过一系列“零距离”的接触,代表委员们直观感受到了法院在优化诉讼服务、提升司法透明度方面的积极探索,也让法企之间的“连心桥”越筑越牢。
共话良策:法企座谈会开出“法治良方”
“劳动合同怎么签才能防范风险?”“如何才能防范劳动争议的产生呢?”“对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按时支付薪酬,避免因违法成本增加经营负担;对临时性、松散型用工,则应建立详实用工台账,清晰记录用工过程,防范潜在纠纷。”
在“马冈优品”企业专场法治服务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纷纷抛出企业发展中的“烫手山芋”,聚焦重点涉法领域提出迫切需求,法官们则现场“把脉问诊”,针对企业代表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开出精准“法治良方”。
这样坦诚深入的对话,正在开平市人民法院内、法庭中、各企业里不断上演。一场场座谈会架起了法企沟通的“直通车”,从“用工关系合规管理”到“招商引资风险管控”,从“新业态交易安全保障”到“特色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法官们精准捕捉企业发展的司法需求,将被动办案转化为主动服务,既当“法律解读员”,又做“风险预警员”。本次主题月活动共举办座谈会8场,与52位企业家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不仅帮企业把风险“防火墙”筑得更密更实,更让企业发展的引擎添足动力,迈出的每一步都稳健有力。
开平市人民法院此次“法治护航 赋能营商”主题月活动,以主动服务的姿态、开门纳谏的诚意、精准施策的力度,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企业发展的全链条,正是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践行。接下来,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更生动的法治注脚。